欢迎来到新型涂料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涂料常识 » 正文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面漆起泡原因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http://www.xxtlw.com  发布日期:2019-03-20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552
中国新型涂料网讯:
       本文主要从闪干时间、膜厚、溶剂挥发量等方面的实验,提出一些措施来避免起泡的问题。
       1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成膜机理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涂料的基本交联反应为:
       HO—R1(多元醇树脂)+ R—NCO (异氰酸酯树脂)→ R—NH—CO—O—R1 式(1)
       异氰酸酯树脂与多元醇树脂混合后即发生以上化学反应形成网状结构。要形成良好的膜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漆膜弊病的产生是涂料喷涂后, 由于漆膜表面溶剂挥发速度快于内部, 故表面漆膜交联反应速度也稍快于内部。如果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及产生的气体可以在表面漆膜交联之前挥发,则可避免产生针孔、暗泡等瑕疵。在水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涂料中还存在一种副反应,反应产生CO2,它也是水性双组分聚氨酯体系涂料形成针孔、暗泡等漆膜弊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何防治CO2 的产生及溢出也就显得比较重要。副反应的反应式为:
       R—NCO (异氰酸酯树脂) + H2O→ R—NH2 + CO2↑ 式(2)
       2 成膜树脂的影响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面漆的成膜树脂为水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水性丙烯酸树脂依据制备方式的不同,通常可分为2 类:乳液型和分散体型。乳液型是丙烯酸酯类单体在水中使用乳化剂进行乳液聚合直接制得;分散体型是通过丙烯酸及其它单体在合适的溶剂中聚合,经中和加水乳化制得。乳液型具有较快的干燥速度,但光泽不好。而分散体型正好相反,分散体型的丙烯酸树脂在光泽与硬度上都要更加由于。作为面漆,一般推荐选用光泽较好的水性丙烯酸分散体型树脂作为成膜树脂。
       3 闪干时间的影响
       为了减少气泡的产生, 都要保证湿漆膜在室温条件下有一定时间的溶剂挥发时间(称为闪干时间或流平时间),即延长进烘箱前干燥的时间,一般认为增加闪干时间是避免或减轻涂装中针孔、暗泡产生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因为对于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面漆漆膜厚度<40 μm 时一般不会产生针孔,而>40 μm 就很容易产生针孔,主要原因是当漆膜表干时,漆膜内的溶剂(主要为水),尚未完全溢出。在烘烤过程中溢出,最后产生漆膜缺陷。在测试实验中,使干漆膜厚度为(40±3) μm。测试发现施工后室温闪干至少20 min,漆膜才能平整光滑,没有缺陷。
       4 漆膜厚度的影响
       漆膜厚度越厚,漆膜下部的水越不容易挥发,本实验主要考察了一系列漆膜厚度,在不同闪干时间下,对漆膜起泡的影响。
       由图 可知, 漆膜厚度在40 μm 左右时,闪干20 min 漆膜平整光滑,不起泡。当漆膜厚度>80 μm 时,闪干时间至少90 min。说明漆膜厚度增大之后,漆膜表面已经表干,但内部的溶剂(主要为水)、副反应产生的气体(CO2)等易挥发物质还没有完全溢出,在后面的干燥过程中,将漆膜表面顶起形成小泡。因此,在实际涂装时,要想获得比较好的漆膜(≥60μm),至少要室温闪干1 h。
       5 溶剂挥发量的影响
       前面讨论了漆膜起泡与闪干时间、漆膜厚度的关系,这些都与溶剂的挥发量成正比。涂料被施工后,设定湿漆膜的溶剂含量为100%,试验溶剂挥发量与时间的关系,考察其对漆膜外观的影响,见图1。从图1 看出,当膜厚为30~40 μm 时,在室温下闪干脱水率达到50%,再放入65 ℃烘箱强制干燥,即可不起泡。当漆膜厚度增加到>60 μm 后,脱水率要超过90%,才能不起泡。说明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面漆在施工过程中漆膜厚度最好控制在<40 μm,否则很容易出现漆膜弊病。
 
关键词: 漆膜 面漆 起泡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中国新型涂料网"官方微信,尽享涂料天下事,玩转行业网络营销。

中国新型涂料网官方微信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赞助合作